在光污染严重的城市(如上海、纽约),每平方角秒夜空亮度达18等(极亮),仅可见50-100颗星,而在无光污染的偏远地区(如西藏阿里),亮度为22等,可见6000颗星。
尽管感觉星星减少,但恒星本身并未消失,银河系有2000亿颗恒星,可观测宇宙有2万亿个星系,恒星总数约10^22颗,人类寿命(约100年)内,恒星数量几乎不变,像“史蒂文森2-18”这样的巨星可能爆发超新星,但银河系每50年仅1-2颗超新星,肉眼难以察觉。
大气环境变化也加剧了星星的“隐身”,城市PM2.5和PM10颗粒散射灯光,增加夜空亮度。中国东部地区雾霾使能见度下降,2024年北京夜空亮度比2010年高15%,2025年《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》显示,全球升温导致高层大气水汽增加,云量上升,遮挡星光,2024年中国云量比1980年增10%,夜间观测窗口减少。
平流层臭氧损耗和工业排放(如星链卫星坠落释放的氧化铝)可能增强大气散射,削弱恒星光芒,全球城市化使光污染区域扩大,2024年中国城市夜空亮度比2000年增30%。偏远地区(如新疆、西藏)仍保留“暗天空”。
星链等低轨卫星(计划4.2万颗)使天文观测噪声增加10%,地面望远镜成像受损,飞机尾气和火箭发射的碳烟增强高层大气散射,影响星光清晰度。
目前科学界正在推动“暗天空保护区”,中国西藏阿里2023年获认证,夜空亮度达22等,全球最佳,科学家还建议,城市采用低色温LED(<3000K)、定向照明和定时开关,减少光污染30%-50%。
马斯克的SpaceX测试抗反射涂层,降低星链亮度。国际电信联盟(ITU)拟定卫星光污染法规,2026年或生效,大大降低光污染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